比赛是残酷的,参赛者紧张,观众看得更紧张。
然而,人生的比赛,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了。
出生第一个月,比比谁家的孩子肚脐脱得早、吸奶吸得多、便便拉得好;
3个月,比比谁家的孩子会抬头了、会翻身了、会发出咿咿呀呀的“嗯咕”声了;
6个月,看看谁家孩子辅食吃得多、坐得端正、牙齿开始萌出……
但是,妈妈们知道吗?孩子的生长发育有自己的节奏,有很多事情是比不来的,比如以下这些事,不管是跟别人家的孩子比,还是跟书上给出的参考标准比,比得太多,只会让我们更加焦虑,徒增许多不必要的烦恼。
1、孩子7个月还没长牙,怎么办?
经常有妈妈在后台问朵妈:“书上说孩子6个月开始长牙,这都7个月,我家孩子还没点动静,是不是不正常?”
怎么会不正常?这太常见了,好伐?
据统计,平均起来,出生后5个月前开始长牙的孩子占10%、7个月前长牙的孩子占50%、10个月前长牙的孩子占90%。
有关宝宝长牙,妈妈们需要了解:
1、孩子的第一颗牙的萌出,正常情况下,最晚的时间可以到18个月;
2、医学上定义的“出牙晚”,指是1岁过后才开始出牙;
3、大多数的出牙晚通常都是正常的,和遗传的关系很大;
4、如果宝宝到18个月过后还没开始长牙,那就要带宝宝到医院查明原因了。
实际上,宝宝的乳牙牙胚在妈妈怀孕4-6个月期间开始形成,到宝宝出生之前,所有的乳牙牙胚基本发育完成,只差什么时候长出来而已。
排除疾病的因素,早一点长牙和晚一点长牙,对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来说,并没有什么大的影响。
想象一下三年后回头看看现在,孩子6个月就开始长牙跟10个月才开始长牙,对孩子的成长有啥影响吗?并!没!有!
2、坐、爬、走都晚,是发育迟缓吗?
除了长牙,还有很多妈妈会担心宝宝的动作发育迟缓。
比如,宝宝迟迟不能独坐,一坐就倒;
迟迟不会爬,只会静静地坐着;
这都一岁三个月了,还不会走,怎么回事啊?
难道孩子缺什么了?还是身体发育有问题?
其实,宝宝的生长发育有自己的节奏,没必要对着时间表来算到底晚了多少天、多少个月。
从长期来看,动作发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,孩子首先会在床上趴着抬头,抬头以后他才会逐渐地翻身、会爬、会坐、会站、会走、会跑。
如果我们经常抱着孩子,或者让孩子躺在床上,那么很自然地,孩子没有什么机会锻炼,动作发育自然就会慢了。
因此,孩子什么时候学会翻身、会爬、会坐、会站、会走、会跑,并不是重点。
如果孩子从开始趴着就晚,抬头也晚,坐也晚,站也晚,自然走就会晚。
所以我们真正应该重视的是,让孩子充分掌握了上一个阶段应该发育的动作,再来发育下一个阶段的动作。给孩子更多的机会锻炼,多陪孩子趴着玩、坐着玩、爬着玩,让孩子充分做好准备了,自然而言他会过度到下一个阶段。
如果上一个阶段的动作还没发展好,就“强迫”孩子学习下一个阶段的动作,这样对孩子的发育真的很不好!
朵妈一向提倡:静待花开,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发育规律。耐心等待,让孩子自己慢慢来。
用崔玉涛医生的话说就是:我们评价孩子的发育,不能用一个刻板的时间段来衡量,更没必要互相比较。
3、迟迟不说话,是不是哪里出问题?
某天,带娃在楼下散步,听到几个妈妈的讨论:
a:XX家宝宝说话好利索,这么小就会讲这么多话,真好!
b:她家的比我家的还小2个月!我家的现在连一句完整的句子都不会讲,好担心是不是哪里出了问题……
朵妈感受到了妈妈满满的担忧,真忍不住想要去为宝宝平个反。
其实孩子学说话也是有个体差异的,排除了先天性的因素,一般说话推迟时间在6个月以内的,都不必太担心。
很多时候是我们的一些错误教育方式,导致了宝宝说话晚。
比如,宝宝的一个小眼神,一个小动作,妈妈就能心领神会,不需宝宝开口,妈妈就get到宝宝的需求了;
生怕宝宝“说错话”,果断纠正发音,宝宝老被打断被纠正,长此以往,自然就不愿意说了;
缺乏耐心交流,语气太严肃……
实际上,不管是学母语,还是学习第二语言,最好的办法就是多听、多说、多模仿。
威廉·西尔斯说过:“宝宝使用语言,是不用教的,不过他听得越多,就能更好地学说话。”
聪明的妈妈,在宝宝学说话的阶段,懂得巧妙得“装傻”,鼓励孩子把自己的需求说出来,然后才去满足。
另外要明白,语言是在沟通中学会的,大人多和孩子沟通,鼓励孩子自己表达,不急于纠正错误,和孩子交流时多些耐心,慢慢说,多做正确示范,才真正有利于宝宝学说话。
放宽心!书上的发育标准,仅仅是参考,没必要掐着表来对照
除了以上提到的,孩子成长过程中,还有很多事是我们急不来的,也没有必要掐着表来比较、对照,所有的权威建议、“别人家的孩子”,那都只是参考。
我们更应该注重过程,注重养育的质量,多陪伴孩子练习,在科学养育、家庭陪伴和游戏中让孩子发育成长。